解读防水标示的秘密
发布日期:2018-02-26 21:30:13

防水深度多半标示于指针轴心与于6点钟位置(position )之间,例如防水300米为30AT
M、300m或300meters,或是表后底盖上Water Resistanc
E、Waterproof字样。手表知识或称为腕表,是指戴在手腕上,用以计时/显示时间的仪器。手表通常是利用皮革、橡胶、尼龙布、不锈钢等材料,制成表带,将显示时间的“表头”束在手腕上。手表知识工作原理, 手表是用来指示时间的一种精密仪器,该仪器的原理是利用一个周期恒定的、持续振动的振动系统作为标准。手表知识或称为腕表,是指戴在手腕上,用以计时/显示时间的仪器。手表通常是利用皮革、橡胶、尼龙布、不锈钢等材料,制成表带,将显示时间的“表头”束在手腕上。如果知道了振动系统完成一手表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(振动周期),并计算出振动次数,那么,振动这么多次之后所经历的时间就等于振动周期乘以振动次数。手表知识工作原理, 手表是用来指示时间的一种精密仪器,该仪器的原理是利用一个周期恒定的、持续振动的振动系统作为标准。如果知道了振动系统完成一手表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(振动周期),并计算出振动次数,那么,振动这么多次之后所经历的时间就等于振动周期乘以振动次数。通常手表的保证书或使用(use)说明(shuō míng)中都有这样的文字:防水30米,仅抗洗手溅湿;防水100米,可供浮潜或游泳;防水200米,则可供水肺潜水。这些说明看似清楚,却又模糊,就像水肺潜水的深度不过30米,为什么需要防水深度200米的表?既然防水达30米,为什么不能戴着表洗澡?究竟该如何解读其中意义(yì yì)就有大学问了! 每当水下深度增加10米,就会增加相当于一大气压的压力,依照这个原理(Maxim),使得一般表厂均以压力计来测试手表的防水性能,所以有的表厂会以标示抗压值 来表示其防水数值。1bar等于每1平方公分承受(chéng shòu)1公斤的压力,所以抗压10bar相当于能承受水面下100米深度所存在的压力,也就是防水100米,20bar相当于防水200米,以此类推。若是手表只有Water Resistance字样而无数值标示时,依国际(International)标准规定(guī dìng)是同于防水20米。然而,所谓的压力测试是静态的,当表戴在腕间使用或是游泳潜水时,所承受的压力却是动态的,因此手表所需承受的瞬间压力远大于静态时,所以必须乘上数倍的安全系数,以确保手表的防水性能,这也是为什么手表标示深度远高于实际使用的原因。 区别手表的防水性能,最简单(jiǎn dān)的方法便是依形状判定:一般来说,圆形表的防水最佳,其次是椭圆形表,方形或不规则(guī zé)型手表的防水就比较差了,这是因为防水胶圈和圆形最为密合之故。其次,材质(material)也有关系(relationship),铜(化学式Cu)、铝(Al)或包金材质久了会变质,进而影响防水性。再者,表冠、后底盖及玻璃边缘是进水的主要地方,所以手表本身的设计也有绝对的影响,例如:拥有旋入式表冠及后底盖、有表圈设计、外型较厚实的表款通常防水功能(Funcyusa)较好;超薄型手表则因空间有限无法有效(yǒu xiào)防水,所以防水性较差;而多功能的按把设计,防水也容易有漏洞(weak points)。除了本身设计因素(factor)外,不当的使用方法才是导致手表进水的罪魁祸首,例如调整(tiáo zhěng)时间后,龙头未旋紧;手表在温度高低悬殊的状况下,容易起雾;此外,戴着手表洗澡,刚开始时可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,一段时间后,手表绝对会有问题。当手表遇到进水问题时,最好赶紧送至表店由专业(Specialty)师傅进行机芯洗油或表壳烘干(dry)的处理(chǔ lǐ),最好不要在机件未取出时就自行以吹风机吹干,这样的举动非但没有帮助,反而容易将蒸发出来的湿气残留在机芯内部,问题将更形严重,有这种习惯(xí guàn)的朋友要千万注意了。 最后要提醒(tí xǐng)消费者(Consumer),不管是一再强调防水性能多么优异的专业潜水表或一般的防水表,经过长间的日晒雨淋且没有经常(jīng cháng)保养清洗,污垢(soil)灰尘会使防水胶圈甚至表壳日渐老化,而严重影响防水性能,而且通常大多数品牌(Brand)潜水表的防水保证只有1年,所以,定期检测是非常重要的。此外,虽然国际组织ISO对潜水表的防水标示均有严格的规定及测试,但由于各个国家对防水标示的规格(specifications)并不一致,所以消费者在无法分辨是否合乎规定的情形下,不妨把手表的防水标示做为一个参考資料,而别当成真正的使用深度,应该就非常保险了。